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7篇
  免费   98篇
  国内免费   19篇
管理学   33篇
民族学   8篇
人口学   42篇
丛书文集   301篇
理论方法论   108篇
综合类   1784篇
社会学   296篇
统计学   12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108篇
  2013年   205篇
  2012年   143篇
  2011年   134篇
  2010年   123篇
  2009年   150篇
  2008年   161篇
  2007年   169篇
  2006年   194篇
  2005年   183篇
  2004年   173篇
  2003年   182篇
  2002年   131篇
  2001年   135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在以儒家为主导的中国文化中,有“比德”之传统,即将价值理念、人格理想等赋予具体的事物.松柏不畏严寒,品性贞刚,天然具备能暗示、象征主体品格内涵的特征,因此成为中国文学中常见的“比德”之象.松柏比德在长期的发展演进中,比德内涵日渐丰富,人格象征逐步完善.在人们的心目中,松柏代表着高洁的人格和坚贞的操守,成为民族理想人格的符号.  相似文献   
52.
采用人格特征问卷和人际关系量表对37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的精神质维度在性别、学科性质、学制及是否独生上有显著差异;人际关系水平在学科性质与学制上有显著差异;精神质、神经质维度与人际关系有显著负相关;外倾性与人际关系有显著正相关。表明大学生人格特征是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  相似文献   
53.
互联网和手机短信引起了大学生交往方式的深刻变化,对大学生个性发展具有积极效应,并带来了负面影响。高校应采取相应策略引导大学生个性发展,通过加强管理,从技术上把握网络和短信领域的主动权;重视校园网络建设,提高德育工作者的素养;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虚拟交往的自控能力;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激励和熏陶作用,为大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精神保障。  相似文献   
54.
Although the contours of the ‘disabled person’ category are questioned by anti-ableist activists, they remain rigid regarding transabled people (who want to become disabled). For anti-ableist activists, transabled people do not count as disabled. They are perceived to: be falsely disabled; steal resources from disabled people; and be disrespectful by denying, fetishizing, or appropriating marginalized realities. By combining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genealogy, and deconstruction, I examine these negative discourses to encourage alliances between anti-ableist activists and transabled people. Ideas developed in disability and trans studies reveal the limits of these discourses anchored in ableist and cisnormative* assumptions.  相似文献   
55.
Long‐distance migration is a primary source of language contact. Those who voluntarily migrate, though, may not resemble the broader population: psychological research suggests some factors that predispose people to become migrants also tend to lead to more openness to trying new things, potentially including linguistic features. This implies differential reactions to language contact, so inferences drawn from migrants may not generalize to the language‐contact process more generally. To test this hypothesis, this article examines lexical patterns in the 1940 United States census, focusing on who used the title mortician or funeral director rather than the traditional undertaker. Individuals who had moved from their state of birth were particularly likely to use the newer terms, even when explicitly controlling for the distribution of titles among the states from which the movers relocated. The personal characteristics leading people to encounter new linguistic environments may also independently affect their choices within those environments.  相似文献   
56.
《萨勒姆女巫》是一部因个人过失在无序的世界中丧失身份进而在更高层次上实现道德升华、完成救赎的平民悲剧。米勒开拓性地塑造了一位平民悲剧英雄并表达了积极乐观的悲剧精神,激发了观众的共鸣和心灵净化之感。该剧专注于社会改造和道德净化,力图为陷于生存困境之人提供道德启谕。笔者在总结米勒独特悲剧观的基础上从荣格个体化理论的视角分析该剧主人公向悲剧英雄蜕变的心路历程,阐释该剧现代文化背景下具有普遍意义的道德关怀,挖掘其独特艺术魅力和深刻思想主旨。  相似文献   
57.
文章考察了人格对大学生运动动机的预测机制。选取渤海大学公共体育课各个专业的学生345人为样本,建立人格得分与运动动机得分之间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人格对运动动机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责任感、外向性和宜人性是预测运动动机得分的主要维度。人格在不同人群中预测模型是不一样的,可能并不存在统一的预测机制:男生的运动动机得分受神经质的影响较大,外向性在独生子女样本中起较大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58.
恽代英是我党早期创新人才的代表。本文从人格心理学的视角,运用个案分析法、文献研究法、心理历史学研究等方法,对恽代英进行创新人格探析,既是创新研究的深化也是对恽代英研究的拓展。恽代英在品德、意志、智慧三方面构成了“金三角”人格模型,形成了其独特的创新人格,这与其在早年接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熏陶,胸怀“利社会、利国家、利天下”的崇高理想信念,注重自我修养、自主学习,身体力行、勤于实践等因素是分不开的。对恽代英成长历程的分析,为当今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59.
本文通过对6 所师范院校的1400 名高师生性心理健康进行综合分析,得出高师生性心理健康水平与其人格特 质的精神质之间有着极其显著的负相关,心理健康水平随着精神质值的增高而降低,高师生的精神质可以显著地预测其性心 理健康水平状况。为高师生了解人格特质,健全其人格,提高性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了可参考的实践依据,为师范院校提升师范 生的心理素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0.
“IP”中凝聚的价值呈现为体验价值、想象价值、共创价值。作为资本符号本身,“IP”经历了由人际交往资本符号到网络虚拟资本符号的演变,最终在当今流行的语境氛围中确立为生命价值资本符号及其聚合体。“IP”的价值转化有两条路径:“IP”的人格道德化和道德人格化,前者主要反映出一条社会伦理心态中的“价值动力链条”,包括善的自我完型动力、善的凝聚传播动力、善的价值整合动力;后者主要包括“IP”在形象维度、需求维度、意义维度中的现实塑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